中医与鼻咽癌 想不到的交集
日期:2015/11/30 13:14:53 来源:甘肃省肿瘤医院
核心提示:鼻咽癌是鼻咽粘膜常见的恶性肿瘤,好发于30~59岁患者,男性居多。其分布有一定的地区差别和种族特点,以黄种人发病率居高。多发于我国华南地区(广东、广西、香港、湖南等地)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(新加坡、泰国等),并有家族聚集性和血缘遗传关系。
鼻咽癌是鼻咽粘膜常见的恶性肿瘤,好发于30~59岁患者,男性居多。其分布有一定的地区差别和种族特点,以黄种人发病率居高。多发于我国华南地区(广东、广西、香港、湖南等地)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(新加坡、泰国等),并有家族聚集性和血缘遗传关系。
本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、环境、免疫、EB病毒及饮食等因素有关,然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。中医学中没有鼻咽癌的名称,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失荣、鼻渊、真头痛、上石疽、控脑砂等范畴。最早记载见于《黄帝内经》。《素问。气厥论》曰:鼻渊者,浊涕下不止也。传为衄蔑、瞑目。历代医著对本病的症状已有较详细的描述。如明代《外科正宗》曰:失荣症失于耳前及项间,初如痰核,久则坚硬,渐大如石,破后无脓,惟流血水,坚硬仍作,肿痛异常,乃百死一生之症。清代《医宗金鉴》曰:(上石疽)生于颈项两旁,形如桃李,皮色如常,坚硬如石,脊痛不热。初小渐大,难消难溃,既溃难敛,疲顽之症也。又曰:鼻窍中时流黄浊涕,若久而不愈;鼻中淋沥腥秽血水,头眩虚晕而痛者,即名控脑砂。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,历代医家也有较深入的认识。《外科正宗》曰:失荣者,先得后失,始富终贫;亦有虽居富贵,其心或因六欲不遂,损伤中气,郁火相凝,隧痰失道,停结而成。《外科真诠》认为:石疽乃肝经郁结,气血凝滞而成。医家们已认识到本病药石无功,针灸难效,万死一生,害人甚速,乃总结了不少有效的治疗方法。《外科正宗》有内服和荣散坚丸和外敷飞龙阿魏化坚膏之法。《医宗金鉴》还强调据症辨治之法初起气实者,宜服舒肝溃坚汤;气虚者,宜服香贝养荣汤。外用葱白、蜂蜜,捣泥敷贴。久不消者,以阳燧锭每日灸之,以或消、或软、或将溃为度。上述经验迄今仍不失其临床价值。
现代中医对鼻咽癌的研究起步较晚,60年代后期,广东、湖南部分医院相继成立了鼻咽癌防治小组,对鼻咽癌的发病、治疗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。但首篇公开文献刊出于1973年,以后陆续出现了不少应用单方验方、辨证方、协定方治疗的临床报道。至1991年底,报道的篇数在70篇以上,累计病例达3千余例。从已有的资料分析,中医中药的疗效较单纯放疗明显提高。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,近年来又开展了实验室研究。在诊断上,开展了关于证型和舌象的研究,发现舌象的变化与证型、临床分期、疗效及预后有关。在用药方面,也观察到活血化瘀药有放射增敏作用,益气养阴药有提高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作用等等。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独特疗效,包括研制探索新剂型、新方法等,发掘更有效的药物和方剂,仍是目前重要的课题。